專訪 MonChats 共同創辦人 – Chris
點閱: 11
我如何從軟體工程師到打造專為女性設計的匿名聲音交友App?

Chris 是 MonChats 的 CEO 兼共同創辦人。
MonChats是以女性為出發點打造的交友軟體 ,主要是藉由聲音來認識新朋友。
我與 Chris 會認識是因為今年嘗試在創咖啡舉辦台北第一次的 indieHacker Meetup. 最後總共有22位參與,其中包括一些創業家以及有創業 idea 的朋友一起來互相交流。
( 非常感謝創咖啡的營運長 Joe 協助提供非常棒的環境讓我們可以嘗試舉辦創業相關主題的聚會。 非常幸運能夠認識 Jovian Gautama & Harrison Lo ,沒有他們也不會有這個訪談的想法。 )
讓我們知道關於你的背景以及目前正在做什麼?
從事軟體工程師大概有13~14年。 目前除了營運 MonChats,同時經營軟體開發的服務。在 MonChats 主要就是制定大方向、行銷以及新功能的開發。
與我們分享這個創業想法的由來以及背後的故事?
當初思考要做什麼創業項目時其實非常混亂而且隨機。我們注意到身邊的朋友提到沒有一個好的交友軟體,尤其對女性來説,交友 App的體驗非常糟糕。於是我們就開始更進一步了解究竟是哪些地方不錯,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後來我們就想是不是從聲音這個角度開始會是不錯的切入點?
以聲音交友為訴求的產品當時非常少見,基於這個猜想我們開始後續一連串的嘗試,事實是做了之後才開始注意到 Goodnight,他們也是以聲音為切入點的交友 App, 當時我們並沒有特別把心思刻意放在注意其他競爭產品的動向,倒是以開放的心態去嘗試其他不同訴求的交友 App,包含 Tinder、緣圈等等…….
Tinder 它眾所皆知的特色就是流程非常簡單,當你第一眼看到對方,不論男性或女性的照片,如果你有興趣就直接往右滑喜歡,沒興趣就直接往左滑不喜歡。我們也嘗試付費升級成為會員,體驗進階方案與一般方案的差別,這些使用體驗對於開發 MonChats 給予了非常多的靈感跟方向。
能不能與我們分享從開始著手進行這個想法到正式推出產品/ 服務的過程,你做了哪些事情?
最一開始當然是想辦法驗證你的想法, 其實非常簡單,設定好你的目標族群,看他們買不買單。如果是做 2C,找到你的潛在使用者或目標族群問他們願不願意花錢購買你的產品/ 服務?
如果是 2B 也類似, 因為最終你面對的都是人。在剛開始,驗證想法行不行得通並不需要想得太多,看你的目標客群願不願意付錢向你購買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你可以自行設定不同的目標,成功與否可以依照你是想驗證目標族群會不會想要使用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或是直接嘗試向你的目標族群收費。
針對 Monchats 來說,我們是分成不同的層次漸進式的去驗證,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先確認有人願意使用 Monchats
-第二階段: 開始向目標族群收費
產品開發的部分大致參考了 Tinder 的運作方式,但最終還是回到 MonChats 的訴求,抓出我們不一樣的地方以及「以女性為出發點」來設計。
交友軟體成功的要素: 簡單、易用以及喜歡或不喜歡這個元素非常直覺,也是關鍵。
換作 MonChats 則是透過預錄的聲音,你可以透過唱歌展現你的好歌喉也可以預錄一段正式又不失有趣的自我介紹,甚至講笑話來建立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你可以透過聲音去選擇要不要進一步認識對方。
自從推出產品/ 服務後,你做了哪些事去吸引潛在顧客 (使用者)?
最一開始,我們對下廣告的運作毫無概念,但知道透過 Facebook 廣告可以觸及到我們想要接觸的目標族群,所以只透過買廣告的方式就吸引了第一批約 200 個註冊會員,根據使用者的回饋做改善,同樣的方式再找到下一批 200 個使用者,漸進式的慢慢增加使用者數量。
當初我們並沒有明確完整的廣告投放策略,很幸運的是使用 MonChats 的人數逐漸成長,後來透過一部分使用者的回饋才知道原來他們會私底下找朋友一起來玩,使用者的推薦行為是 MonChats 總體註冊人數成長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早期,你碰到最大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 你是如何克服的?
在剛開始 MonChats 的前三個月到半年,我們花了大多數的時間及心力在改善產品。我們秉持著兩個大原則, 一是不斷聆聽使用者的反饋, 二是以女性為出發點。我們知道自己有盲點,所以如果使用者願意進一步聊,我們甚至也會直接約他們出來做訪談。
另一方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女性觀點,也請老婆一起加入。「一開始她很排斥,但是在我的堅持下也開始嘗試,也真的跟幾個人聊了起來。」心情很複雜,一方面因為產品真的成功了,另外一方面看到老婆一直跟陌生人聊天 …….
事實上你很難去預測結果,但你事後依然可以分析出失敗的原因,至於是不是事實也不見得。 但最終你必須真的去嘗試了才會知道。 如果你真的很想做某件事的話,就直接去做吧。
開始著手創業之後,能否分享一路以來學到了什麼?
面對現實。打造 MonChats 的第一年我們幾乎沒有向使用者收費, 應該說完全沒有收費機制。
因為害怕… 害怕原本就喜歡 MonChats 的使用者因為向他們收費而造成流失。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夠好,也不是產品/ 服務不夠好,而是因為你「害怕」的關係而逃避,逃避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逃避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開始為自己找很多理由。
人生很長,如果某個想法失敗了,沒關係,繼續前進,找下一個題目來做。盡可能加快你嘗試新想法到證明想法可行之間的驗證時間,不要浪費時間在明顯不可行或是「沒人想要」的東西上。
説總是比做簡單,因為每個 idea,產品/ 服務都是你的心血,若要你半途放棄是非常困難而且違反人性的,但有時你必須得放棄,尤其處在時間成本的巨大壓力之下。
當你嘗試新東西的時候,縱使你想得再周全,你最終可能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如果沒有真的去做某個產品,真的投身去做某件事,可能是從沒做過的事,你不知道有哪些坑甚至無法預期會碰到哪些問題。所以如果對一個沒有創業經驗的人說:「 喂!你要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再去做啊!」 這是不太可能的。 但也別誤會我的意思,把事情想得深是必要的。
總而言之你必須預期事情並不會一直照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你或許有很多很多想法想要嘗試,你必須去驗證。 現在講到創業常常會提到 Pivot,基本意思是當你嘗試原先的想法,在時間壓力跟成本之下沒有辦法達到預期的結果,但過程中你會開始從市場上得到的新資訊、目標族群或使用者的回饋等等…根據這些回饋不斷去微調、改善甚至乾脆換方向,很多現在市面上看到所謂成功的產品根本與當初的 idea 差異非常大甚至沒有什麼關聯性。
不過就算你試了一陣子沒有太大的起色也不見得你不會成功,你必須想盡辦法去蒐集市場對於產品/ 服務的回饋,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問目標族群問題。
要驗證一個新的想法的時候或是嘗試做以往沒有做過的事,人很容易受到過往類似經驗的影響而輕易的下結論,受到無形框架的限制進而抹煞了成就任何事情的可能性或是新的學習機會。
事實上你很難去預測結果,但你事後依然可以分析出它會失敗的原因,至於是不是事實也不見得。 最終你必須真的去嘗試了才會知道。 如果你真的很想做某件事的話,就直接去做吧。
盡可能強化你的心智,不要玻璃心,面對現實,不要逃避。當然,也不要輕易向現實妥協。
能否給予那些未來也想創業的朋友一些建議?
一定要親自經過這些試錯、犯錯的過程,這會讓你得到新的經驗進而成長。在探索新事物、新想法時, 你永遠不會知道也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人生也是如此。 盡可能強化你的心智,不要玻璃心,面對現實,不要逃避。當然,也不要輕易向現實妥協。
我們可以從哪裡得知更多關於Monchats的資訊?
官方網站: https://monchats.app/
下載iOS app: https://apps.apple.com/tw/app/monchats/id1288961489
下載Android app: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omnisynth.monchat&referrer=utm_source%3Dinvite
最後, 若你有創業的想法或軟體開發的需求, 可以找他們聊聊:
http://www.miraclemobile.com.tw
Founder Story 是一系列針對各類型創業家的訪談紀錄,尤其以新創公司 Startup 為主。重點會放在他們早期的的職涯,創業初期、把想法轉為現實的過程。
更多關於 Simon 賽門: https://linktr.ee/simon_peng
Follow Simon 賽門 的 Blog: https://pse.is/simon_peng